纪木睿点评丨大骗子当了首席科学家,大学之后

时政新闻评论员 吴双剑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有关情况的说明。报道称,学校今年9月收到郭教授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调查取证,发现郭先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郭先生的劳动合同已按规定终止,其师生团队已得到妥善安排。 (中国新闻周刊11月19日报道)校方的这份报告乍一看很正常,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大秘密。郭先生持虚假简历入学。他被怀疑只有高中学历,最终从学校成为首席科学家。直到他接到报告后,这一事件才被曝光。当时,更有郭进入大学已经两年了。郭的骗术高超吗?事实并非如此。媒体查阅公开信息后发现,他所称的1994年陕西高考第一名并不属实,当年在澳大利亚任教的导师也有误。至于学术期刊的编委职位,调查中没有发现任何人。更不用说他还是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这不是一个官方组织而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就是说,他的简历漏洞百出。那么郭先生是如何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的呢?大学在引进人力资源的时候,难道不会忘记对被丢弃的信息进行验证和处理吗?为何会中了这么大的招数,并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相关截图 而且,合格的合作者寥寥无几。纳米技术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只要请行业专家求证,就不难发现毛病或提出疑问。即使学校因疏忽和考核不严而给予郭先生工作机会,郭先生也基本上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老师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吗?大学没有评估/检查制度吗?这是难以想象的。难道郭先生的介绍只是一个花瓶,并不是真正的公司?郭先生的欺诈行为固然令人憎恶,但大学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为这个学生提供平台、资助并让学生接受教育。报告称,学校深刻认识到郭先生提交过程中存在教材审核疏忽、管理不善等问题,将认真承担责任并开展工作根据示例防止此类问题发生。但谁该负责以及如何追究他们的责任?我们稍后可能会与公众分享更多细节。同时,相关部门也必须介入调查,大学本身无法调查欺诈交易的存在。毕竟,这起丑闻背后有很多普遍因素,需要权威调查来揭开真相,堵住制度漏洞。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