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卢萨卡10月28日电 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结出硕果” 彭丽君:“规则就像指示,我们可以按照规则来种植。今年,农场扩大了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对收成更有信心了。”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组在赞比亚奇邦博农场和辛纳宗圭农场顺利实施了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第三期标准化技术援助任务。本次支持活动将于本月15日至25日举行,重点开展标准体系培训、实践现场指导、标准体系宣讲、现场技能竞赛等,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业标准化整体水平。中国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项目组专家楚乔、胡良兵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对当地60余名班组长和骨干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掌握玉米、小麦从种植到收获的重大标准。穆松达表示,他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他加入了自己在农场修建的学校,他的科普讲座吸引了80多名学生。项目组专家云振宇、杨艳华通过实物展览、白板讲座、知识问答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查找赞比亚矿泉水包装国家标准编码,了解教室使用的灯、课桌、粉笔等物品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游戏,孩子们亲身体会到“无论标准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品质?”的重要含义。该校老师宁巴表示,孩子们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国家的国家标准,第一次了解了标准RD化被植入他们的脑海中。此外,援助项目还注重增强当地妇女权能。互动中,20余名Granja Chibombo员工分享了标准化带来的变化。种植园部门的团队负责人马利基索表示,她周围几乎 70% 的女性都参与了田间工作。 “我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传播者,让更多女性受益。”中国专家指出,农业标准化是女性农民“赋权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她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本阶段援助还公布了“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涵盖342项标准的《标准化生产良好作业手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与食品标准化研究所的专家经过一年的合作编写而成以及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赞比亚农业发展公司的专家,为农业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系统依据。斯邦博农场商务总监克莱门特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标准体系。 “这将使管理更加科学。特别是我们希望得到中国专家的持续支持。”该农场人力资源经理塞内表示,标准体系提高了数千名工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场技能竞赛让标准化成果“看得见、可比”。在奇邦博农场的万寿菊采摘比赛中,20名员工热情角逐,100余人观看学习。获奖者奥里帕表示,此次大赛让大家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的重要性。这种支持通过各种活动(从课堂到实践)增强了标准化意识。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中非质量提升计划”和“十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局)负责。该项目正在成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典型的“小而美”项目,惠及民生,有力支撑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为深化中非标准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